感謝天恩師德,讓後學貞霓有機會撰寫部落格和大家分享
首先感謝大廚嘟嘟和Ricky為我們準備豐盛的晚餐
雖然醬有點辣,但是非常非常的讚
由於比較晚用餐,所以大家好像都吃不多
希望有機會能再次享用
謝招講師非常準時地抵達信義堂
為我們準備的課程是"悅樂的EQ人生"
一開始講師拋出三個問題
一、我快樂嗎?
二、我如何使自己每個當下都是快樂的?
三、求道、學道、修道的目的是什麼?
大家輪著回答
首先是後學,後學回答第一個問題:後學覺得自己是快樂的,即使有不開心的時候,也盡量讓不開心的時間減少。
從小就在道場中,讓我們修脾氣改毛病,使不開心的時間比別人短。
以上是後學那時候說的,但後學想再補充,當講師一拋出問題,後學就想我快樂嗎?,回想以前的日子,想到的都是開心、歡笑的時光,
那些不開心的是已經拋諸腦後,如此想來,就覺得自己是快樂的。
也要感謝後學的爸爸,因為爸爸修養很好,除印象中小時候惹他大發脾氣之外,幾乎不曾看他生氣,尤其是出門在外,他一定不會對我們生氣。
爸爸總是會跟後學說朝正面方向去想,當下生氣就算了,過了就要放下。
以下節路大家所說的
鈺淳回答第二個問題:很難每個當下都是喜悅的,因為想要的多,煩惱就會跟著多,但是會盡可能的朝積極的方面想,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。
懿柔回答第一個問題:還是有不快樂的時候,但是跟其他人比起來,覺得自己比其他人快樂。還有,看到別人痛苦而自己卻又無法幫忙時,也會覺得難過。
晴崴回答第三個問題:因為嬰兒時就被抱去求道,所以不知道如何回答求道的目的,但是學道、修道是為了改變內在和人格。在道場中,多多少少都會有改變。自己會堅強,改變想法是自己快樂。
靜宜回答第二個問題:早上起來會覺得今天有很多事情要做,會覺得很煩。覺得工作很多,換個角度想,我有工作,很多人是沒有工作的。會試著轉念、感恩,使自己快樂些。
明瑩姐回答第一個問題:覺得很難真正快樂,學校的小孩很難帶很難跟家長溝通,家人生病老去,這些會讓自己不快樂。會很想改變別人,但又覺得自己沒什麼能力,但是會試著轉念,告訴自己有些事情是急不來的,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就好。
雅靜回答第二個問題:覺得學生時期比較快樂。會利用通車時間背誦彌勒真經、心經,使自己沉澱心情、轉換心情,不要將壞心情帶到另一各場所。
滷蛋回答第三個問題:大ㄧ時被玓洧帶來求道,覺得道很好。自己有所改變,也看道別人在道場中的改變。
玓洧回答第二個問題:不管心情好壞,會找人分享,如此一來,壓力會減半,快樂會加倍。會將事情分攤,不擠在一塊兒,壓力不會那麼大,心情就會比較好。
Ricky回答第三個問題:求道是為了回上天成先作佛;學道是學習成先作佛;修道是因為要以後成先作佛那要先修正脾氣毛病。
士恩回答第二個問題:不開心得時候就往好的方面想,如此以來心情就會平靜、喜悅。
淳修回答第三個問題:禮拜仙佛是尊敬,而不是崇拜,是學習他們他們的器度,精神。
慧通回答第三個問題:其實三個問題都有關聯,求道、學道、修道是使心性回歸到原本的天性,轉念頭、善用三寶收拾動亂的心,使自己每個當下都是快樂的,如此一來就會覺得自己是快樂的。
嘟嘟回答第一個問題:有時是快樂的,有時是不快樂的,不快樂的時候想別人的好,看別人的優點,常懷感恩的心,會懷感恩的心,就會感到快樂些。
紹湧講師:來佛堂了愿幫忙是件快樂的事。在工作、家庭上的疲累、不開心,來到佛堂中就會消除許多。快樂也是過ㄧ天,不快樂也是過一天,那不如快樂過日子。
其實在大家回答的過程中,謝招講師也講了很多,以下節錄講師說的
"修道不只在道場中,更是在人生中"
"知福的人會更懂得造福"
"慈悲心、柔軟心"
"把低落的心情轉化為力量"
"不論是慈悲善目或是怒目金剛的人對我們都有益處"
"善用三寶轉換自己的心情"
"情緒ㄧ轉,世界也跟著轉"
"快樂的心可以是我們渡很多人"
"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知之事IQ,好之是EQ,樂之是AQ"
"心要拉平,平常心對待任何事"
"自省、自知、自律"
"念頭很重要,壞念頭一出來就要轉念,不要等到情緒爆發出來"
"在道場中修道,投資報酬率最高"
"感恩就是悅樂的良方"
"不要怕苦,苦中作樂,苦才能成就我們"
"邱前人的故事:邱前人隨圓覺大帝到新加坡開荒,因為圓覺大帝的一句話「你留下來照顧這些道親」就留在新加坡。過年的時候,不敢叨擾道親,一個人坐在碼頭,啃著ㄧ顆蘋果,遙望著遠方,思念著故鄉的家人。"
邱前人尊師重道的風範值得我們學習
最後,因為後學抄的比較慢,有不完整的地方,請大家多多包含
致上歉意,以較晚PO文
祝福大家時時刻刻都有ㄧ顆愉悅的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