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謝天恩師德,讓後學有機會學習撰寫部落格。
本週的大廚是柚子們以及協助的信瑋學長!
晚餐真的非常好吃~還有彥融姑姑們的愛心素丸~而且滷白菜真的超厲害的啦!
且這週有彥融的三位姑姑和兩位新朋友的參與,為信義和平堂增添了許多道氣呢!
壹、講師慈悲
在初一禮佛後是紹湧講師為我們慈悲勉勵,主要包括道場的參與和學習,後學簡單整理於下:
一、因道結緣,以道相親。
1.無血緣的家人
俗語說:「十年修得同船渡,百年修得共枕眠。」有緣,是要有時間和空間的結合。人一世為30年,40代祖先便數以兆計,因此人說五百年前是一家,即是「天下是一家,本來無百姓?」「落地為兄弟,何必骨肉親?」。若是同校的同學、擦肩而過的路人和不知身在何處的陌生人都可能是我們曾經的家人,更何況是同在法船上、行走在「道」路的我們!這是多難能可貴的緣分啊!
2.共同的信念
同為一貫道弟子,我們一起修辦道,在道場發心學習了愿,承先啟後並將道的理念代代傳承,能擁有這樣的同修道伴豈是容易,因此更要珍惜、多多參與。
二、道場學習,永無止盡。
「活到老,學到老;學到老,學不了。」人生有太多要學習,窮其一生都學不完。而講師更勉勵我們,身為學「生」就要「生」龍活虎、「生」氣蓬勃和「生生」不息,三者又各分別代表著身、心、靈。
1. 佛規禮節
「禮者禮也。」成為文質彬彬的修道人,佛規禮節的學習是基礎,尤其重要。因有道場的規範,所以使道場得以如此莊嚴。
2. 自我成長
(1) 多接觸人:人是非常複雜的生物,多看、多去接觸不同的人,能增長我們的閱歷、廣闊我們的見聞。
【補充】曾國藩識人秘籍
邪正看眼鼻,真假看嘴唇。
功名看氣宇,富貴看精神。
主意看指爪,風波看腳跟。
若要看條理,盡在語言中。
——曾國藩相人口訣
(2)多看書:多看經典能明理。
國人一年的閱讀量偏低,在國高中升學考試後,拋下了教科書,每年看的書得很少。然而,書中擁有前人經驗的精華,經典更是由聖賢留下、隱(引)道於其中的書,能經過數百千年層層的時代考驗而存留於現在。看經典能使我們走在過往聖賢的道路上,書中自有黃金屋,莫書到用時方恨少啊!
(3) 多辦事:做中學,學中做,增長自己的經驗。
不要害怕自己不會做,因不懂所以才學習。許多應對進退都是在做事中學習,才得以逐漸懂得圓滿,而學習承擔責任,更是能從中得到許多成長。
3. 學修講辦行
求道如同學校註冊,要得到文憑便要經過層層關卡,而要成道則是要經過學道、修道、講道、辦道和行道的歷程。
(1)學道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」除了學習佛規禮節,以及向聖賢或道場前賢們學習,身旁的同修道伴也是學習的對象,學習不同人值得學習的地方。
(2)修道:修身養性、改脾氣去毛病、三清四正等,道場中經常提醒著我們自我修持的重要。
(3)講道:學習講好話,以道渡人,與人結善緣。
(4)辦道:參與辦道、擔任執禮。
(5)行道:行三施佈道(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)。
三、結語
1. 三不離
(1)不離佛堂:「人在道中,不在劫中。」講師以自身經驗與我們分享,不離道場而能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。
(2)不離經典:「聖言量」經典是成佛之路,文以載道而能傳以千年。EX:論語
(3)不離善知識:即說道場前賢,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」「鳥隨鳳凰飛得遠,人伴聖賢品德高。」
2. 多參與
最後講師以四句話勉勵大家並做為今日的總結[是今日重點喔~!]
爭取了愿的機會
擴大了愿的範圍
提高了愿的層次
貫徹了愿的熱忱
認真的大家~
貳、堂務討論
因有四節空堂所以大家提出意見並表決如何運用,感謝堂負責藍云和彥融的主持,辛苦了!
雖然最後票數怪怪的,不過大家都非常踴躍舉手,好乖好乖~~超棒的!
最後結果出爐~大家別忘了空下來一同參與喔!
後學 郁涵學習